电视直播
电视点播
广播直播
新媒体矩阵
宜昌加快发展绿色智能船舶产业——借“智”出航 逐“绿”前行
2024-03-12 07:54:21来源: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责编:张远近
分享到:

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生产现场一派繁忙。三峡日报通讯员 李高强 摄

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,占湖北省长江径流里程近四分之一,是湖北省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之一。

把握新机遇,抢占新赛道。宜昌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挖掘港口航运资源、综合交通枢纽节点、船舶工业基础等潜能,聚焦船舶制造转型升级、应用场景拓展、供应链平台建设等全面发力,建设枝江、宜都、秭归、长阳四大园区,推进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。

宜昌现有船舶修造许可资质企业19家,去年下水船舶111艘,创造产值40亿元,其中新能源船舶11艘。连日来,记者走进宜昌船舶制造基地,感受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气场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“宜昌造”绿色船舶走出湖北、走向全国,加速扬帆“黄金水道”。

枝江园区:新能源船舶占造船总量近30%

记者来到“长江三峡1”纯电动游轮的建造企业——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。新年伊始,该公司在建船舶和手持订单有28艘,总产值10亿元左右。

“一季度有2艘新能源客船订单正加紧建造。”鑫汇船舶公司生产负责人陈劲翔介绍,公司加快与科研院所合作,在新能源、复合材料以及防腐涂装等领域共同研发新技术、新工艺,持续增加船舶制造的“含新量”“含绿量”,共同打造新能源游艇建造基地。

在位于枝江市的宜昌船舶工业园,不到3公里长江岸线,聚集了9家船舶制造企业。其中,具有湖北省国防科工办颁发资质的船舶修造一级Ⅲ类企业2家、一级Ⅳ类企业1家、二级Ⅰ类企业2家。目前,该工业园已生产出国内首艘快速双体集装箱船、纯电力推动游船、长江三峡系列“豪华夜游客船”等一系列特色船型。

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3年,园区8家船企联合组建湖北江通船舶集团有限公司,实现抱团发展。宜昌城发集团收购鑫汇船舶公司资产进行重组整合,全面开启智慧安全工厂建设,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集“船舶研发、设计、建造、运营、管理”于一体的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。2023年,枝江9家船企共建成船舶73艘、在建船舶72艘,同比增长11%;新能源船舶占造船总量近30%。

宜都园区:创新施工工艺确保年底交付

走进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,塔吊林立,机器轰鸣,千余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。今年底,产业园将完工交付。

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位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,总规划用地面积1588亩,总投资80亿元。项目一、二期占地面积768亩,主要承接达门船厂和宜昌船厂搬迁配套,开展宜都现有船企搬迁入园。建成后可实现船舶总装及配套制造产值100亿元以上,年税收5亿元以上。

创新施工工艺,守护一江碧水。建设方项目经理戴智鑫介绍,70米的滑道有二分之一在水下,工程量大、难度高,项目改变传统的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工艺,预制现浇板,抛石护岸。同时,为了避免打桩时泥浆外泄,工人一边打桩,一边利用黄土固闭。

“去年10月开工以来,项目参建各方抢抓工期,全力确保12月30日交付。”戴智鑫说,将赶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水下施工,力争9月30日前完成滑道施工。

“今后,涂装、焊接将告别露天作业,在封闭的环境里施工,焊烟也将被收集起来。” 达门船舶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勇告诉记者,宜昌达门船厂将引进全智能化设备,先进的平面分段流水线和型材切割流水线将实现从下料、加工、分拣、配送的全过程自动化。

同时,大批机器人“上岗”当焊工,自动焊接工位将逐步取代传统的“堆人”模式。扫一扫零件上的二维码,每个零件的规格、尺寸等信息一目了然,纸质图纸将不再需要,完全实现无纸化生产。切割机、智能行车、分拣机器人等部分设备将实现远程操控,全新智能设备的引进将大大提高效率和质量,并有效解决“用工荒”问题,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生存能力。

秭归园区:电池产线自动化程度80%以上

3月5日,记者走进秭归华星船务有限公司,西陵峡“和悦”号游船雏形已现,工人们正进行内部装饰装修。虽刚开年,但该公司已接到6艘船舶生产订单,包括3艘新能源船舶,年内都将交付。

“去年,我们交付6艘船,维修160多艘船,创造产值1.6亿元。”华星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耀洲告诉记者。公司主要制造万吨级以下船舶,目前,他们正在拓展市场,争取更多的生产订单。而船舶维修保养业务更是“一枝独秀”,高峰时,6艘船舶排队检修。

陈耀洲说,现有4500吨举力浮船坞不能满足市场需求,今年,公司将投资新建长150米、举力1万吨的浮船坞,为更多的过往船只提供维修保养服务。

这样的红火势头,在新能源船用动力电池包生产线上延续。秭归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车间里,机器人不停地挥舞“手臂”,自动生产线忙碌不已。中船712所电力推进事业部主任周凌辉介绍,电池包采用了中船712所独创的热失控阻断、高效热导流、电芯隔热、氧气隔绝阻燃等核心技术进行设计,具有高安全、高防护等级、高效率的特点,能保证电池在过充、短路、外部燃烧等极端条件下不起火、不爆炸。该产品已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,并广泛应用,目前占据国内63%的市场份额。

“这条生产线年产10万度电,1度电市场价2000元左右。” 周凌辉介绍,生产线长50多米,包含19个组装和测试工位,19个机器人完成从电芯安装到检测的工作,自动化程度80%以上。“去年11月18日投产后即满产,目前日产400度电,预计年产值2亿元。”

秭归县物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该县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有1家1级Ⅲ类船舶修造企业、1家新能源船用动力电池包生产企业、1家船用生活和辅助生产锂电池企业、5个经营性码头,去年创造产值约5亿元。(记者杨春艳,通讯员朱灿义、毛晓娜、周华山、覃丹)


关于我们 - 版权声明 - 免责声明 - 联系我们 - 手机版wap